7×24小时热线:189-1696-2723

在线客服 中文官网 英文官网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产品中心
渡口“住”“训”——屈孝明《我的军旅生涯》(6)
欧宝
ob体育官网最新入口
欧宝游戏平台
欧宝

渡口“住”“训”——屈孝明《我的军旅生涯》(6)

来源:欧宝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4-21 23:48:33

概述: 舟桥兵常年和“水”打交道,要练就克服水上天堑、战胜水患的制胜本领,除大练苦练精兵外,改善训练保障...

  
免费咨询热线: 189-1696-2723
在线咨询设备 免费获取报价

  

  舟桥兵常年和“水”打交道,要练就克服水上天堑、战胜水患的制胜本领,除大练苦练精兵外,改善训练保障条件,提升训练效益,也是必由之路。团队常年在红嘴子渡口驻训,优点是黄河流速快,训练难度大,只要在此渡口熟练完成浮桥架设,黄河上中游几乎所有渡口都能架设浮桥;两岸有良好的进出路和岸坡,便于集团作业,便于合成训练。缺点是地势低,地下水位高,地面潮湿泥泞;黄河两岸寸土寸金,难以寻找设营地。官兵常年在黄河边驻训,在河滩上宿营,关节炎和静脉曲张成为主要的职业病。

  难以保留骨干人才,是困扰团队的难题之一,每年选套士官,都要做大量保留骨干的工作,有时还难以达成目标。团党委审时度势,拟利用红嘴子渡口原有训练场,扩建成一个能够完全满足不少于两个营常年驻训、新兵和专业方面技术骨干轮训、专业方面技术和抗洪抢险合训的“舟桥训练基地”。我们的设想,得到集团军首长的全力支持和鼓励,让我们信心倍增,底气十足。

  原有训练场地小,仅能展开一个营的兵力,勉强居住一个营,但拥挤不堪,生活条件较差,安全风险隐患较多。要扩建训练场地,改善训练和生活条件,一是建设经费从哪里来?二是建设标准从哪里来?三是建设用地哪里来?

  三问虽没有难住党委“一般人”,却是难题不少,但也让我们更理清了工作思路和方法。钱,训练经费投入一点,家底费弥补一点,再向上申请一点,我们以工代训节约一点,“四个一点”是能解决的。建设的标准,参考舟桥专业和抗洪抢险专业训练保障条件,要求既满足训练需要,也要满足住宿和水电暖等生活需要,还要通网络通视频,满足日常学习工作需要。关键是原来几间房屋,面积小无院落,居住不下还无活动场地,要扩建的话,土地就是最大的障碍。好在与我们相邻的是当地交通局的一个预制厂,有十来亩地,能协调过来的话,扩建营房场地就解决了。

  经与交通局反复磋商,在县委县政府郑书记刘县长的全力支持和关心下,这块地无偿给部队使用,拨给预制厂八十万元重新选址购地再建。预制厂搬走了,在我们和预制厂之间,还有一户老乡在此居住三十余年,他们原来是交通局老职工,由于老头双目失明,老太太患精神病,子女就在原预制厂地上建房居住。这户人家不搬走,盘亘在营区中间,难以规划也难以建设。我们从县政府协调两套安置房置换,由于其家庭特殊情况,要求在当地县城购买一套独门独院的别墅房置换。经过反复磋商,又请示军首长,同意他们要求,花费近七十万购买一套独门别墅用于置换。集团军首长听了汇报后,给予积极肯定,并支持了一百万元。

  基地建成后,再回过头来看,这个钱花得太值得了,要是基地建成后,恐怕两百万怕也难以搬迁了。

  两个营和保障人员近七百余人驻训,要让大家心安下来,把劲头用在训练场上,首先要让大家能有地方住,能休息和生活好。经过充分论证,现地勘察丈量,拆除原来老旧房屋后,拟建十八间、每间可容纳三十六人居住的永久营房。我们自己规划,请地方设计院免费设计,“舟桥训练基地”在马达轰鸣和鞭炮齐鸣中开工了。

  为了节省经费,除聘请几名地方工匠外,在不影响正常训练的基础上,每个连队抽调一两名有基础的战士参与建设。拉运砖头水泥等建材,需要机械设备,则是以工代训完成。每逢周末,驻训官兵积极投入建设当中,放弃和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,投工投劳,毫无怨言,整个工地热火朝天,炊事班调剂好伙食,把饭菜和绿豆汤送到工地现场。

  经过近一年的努力,一座崭新的永久性营建成,官兵从潮湿闷热的帐篷搬进高大的集体宿舍,中午睡个好午觉,晚上能休息好,再不为关节炎和静脉曲张等职业病发怵了。训练基地依山而建,小山环抱,永固渠水环绕,交通便捷。住进新营房的官兵,用自己的双手,不断美化驻训地,形成营院整洁美观,院落宽大整齐,绿树成荫,春季花香,秋季果香。一天高强度训练下来,大家在林荫里散散步谈谈心,在球场上舒展筋骨,在网上学习阅读,在冬暖夏凉的(冬天有暖气,夏天休息要盖被子)基地里,疲劳随着惬意而烟消云散。

  为了进一步改善生活条件,官兵又自己动手,建起了临时来队家属住房,结束了过去到农村租住的历史,干净卫生,水电暖齐全,大家日可近观训练,夜似枕涛听波,随手采摘野菜蔬菜,抬手即有玉米瓜果,甚是惬意。官兵家属没来队的想来,来了的不想走,极大地稳定了军心,提升了士气。

  “住”的问题解决了,“训”的问题也需要同步解决。由于山洪夹杂的大量泥沙,经多年累积后,在训练场上游形成超过足球场大的沙洲,且逐年向下延伸,在枯水期极度影响浮桥架设。渡口两岸难以容纳两个舟桥营的装备展开,下游河道采砂留下的沙滩经常使水上动力装备搁浅,甚至损坏装备或者侧翻,有极大的安全风险隐患。

  为建成一流的水上训练场地,团党委决定,利用冬季枯水期,展开工程机械大练兵活动,采取以工代训的方法清理河道,整修训练场地。上游沙洲很大,又在河中心,就搭设浮桥到沙洲上,用两台挖掘机从上往下开挖,将沙石拉上岸后,用自动筛沙机分成细沙、粗沙、石子,用于战备道路建设和训练建设。

  地方老板早就看好这块沙洲,苦于河道管理不让采挖,有人给我拿十万元钱,让他以我们名义采挖,我们啥都不管,被我断然拒绝。

  枯水期,下游河道河床出来,沙滩密布,水坑众多,极易形成涡流,安全隐患极大。加之右岸地势较低,夏季极易被冲毁。我们将整个河床部分挖深一米整平,用沙石将河岸填高两米,修建近万平方米、高出河岸两米多的停车场地,既解决了停车难题,又保证了装备安全。经过整治,训练场地扩大近百亩,一个综合性的“舟桥训练基地”建成。借鉴此经验,又给二营扩建了王家拜渡口场地。自此,再也不为舟桥专业和抗洪抢险专业训练场地发愁,训练质量也大幅度的提高,团队连年被评为“军事训练一级单位”,团队舟桥专业训练多次在央视新闻直播间和七套节目中播出。

  舟桥专业训练场地建好了,基础训练场地略显不足。团队营区面积不到七百亩,既要容纳一千五百多名官兵,又要摆放近四百台车辆装备,就显得局促和不足,特别是基础训练难以展开。营区后有六十亩的空地,平时作训练场地用,但无配套设施,周围水田倒灌,靖乐渠水渗漏,导致反碱和翻浆严重,利用率不高。

  为解决这个难题,首先要扩大土地面积,又用团队菜地置换相邻稻田地六十余亩,使面积扩大到一百二十余亩,和营区上下对正左右取齐,也增加了美观度。把通过营区的古渠拓宽硬化处理,建成水上训练场,协调交通部门建了专用桥梁,方便大型装备通行。拉运大量土方,硬是将训练场垫高两米。经过统筹设计,建成了集抗洪抢险、工兵共同专业、体能和射击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训练场,场地规范统一,训练集约高效,解决了营区训练难题,提升了训练质量。

  通过三年多的努力,团队训练场地扩大三百多亩,形成了场地品类齐全、设施基本配套的训练保障条件。在军改期间,陆军一位副司令到训练场地看过后讲:这是目前全军最好的舟桥训练基地,舟桥团不管咋改,不再搬迁。因训练场地,原拟定搬走的舟桥兵留下了,这也就留住了团队的根,留下了老舟桥兵的牵挂。作为舟桥老兵和舟桥人,感到很欣慰。

  在如火如荼搞好训练场地建设同时,积极改善官兵日常生活条件,也在进行之中。

  不断改善官兵生活工作条件,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,是持续在做不断向好的过程。团队驻地距离县城约十公里,社会依托条件较差,保障主要靠团队自己更生。官兵饮用水硬度超标四百多倍,每年新增结石病人约五十例,极度影响官兵身心健康。多少任班子曾打井找水、计划引水,但都因各种各样的因素没有成功。随技术进步和保障条件变化,我们引进了一套大型净化水设备,给每个连队安装了自动烧水炉,保证官兵全部饮用纯净水。给每个连队灶头安装了小型净化水设备,做饭用上净化水。两年后,团队再无新增结石病例。

  官兵周末喜欢外出聚餐,往往会饮酒,容易引发事故。经过调查,大家外出聚餐,一是吃火锅,满足味蕾需要。二是吃羊羔肉,品尝靖远特色饮食,同时满足心理需要。团党委经过反复论证,把一个空余饭堂装潢改造,购买专用桌椅,抽调专业炊事员,每天晚餐保障一个连队集体就餐,一遍火锅一遍羊羔肉轮换,变换着花样,更新着菜种。官兵对此反响相当好,特色餐厅成为团队生活保障的亮点。

  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,团队自购了农药残留检测设备,卫生队先检疫后由服务中心送菜到连队,保证安全。有一次,对咸菜进行例行检查,发现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超标两百多倍,及时进行了处理,消除了重大食品安全风险隐患。加生队建设,配齐硬件设施,完善软件建设,培养骨干力量,定期组织官兵体检,建立健康档案,重难病及时送医,官兵满意度极大提高。集团军首长视察后,对卫生队建设给予高度肯定,派专人来总结做法,集团发推广。

  团队居住营房条件不是很好,夏天热冬天冷,官兵满意度不高。官兵宿舍窗户还是老式铁框单层玻璃,跑风漏气,不保暖不隔热,经常有玻璃掉落,存在极大安全隐患。关心官兵,首先就要知冷暖,就要把影响官兵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的事解决好。团队暖气管道老旧,滴跑冒漏严重,口径小流量不足,四吨锅炉小供热量达不到要求。这样一些问题解决,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仅想更换一台六吨锅炉,军区营房部门不予批准,申请多年解决不了。团党委一班人反复讨论,制订了三年规划,勒紧裤腰带也要完成暖气的改造,让全团官兵都住在温暖的房子里,不在为三九的夜晚发怵。

  第一年,将全团所有单层玻璃更换为中空的塑钢窗,解决了跑风漏气的问题。第二年,把全团使用三四十年的暖气管道,全部更换为大口径管道,并全部进行了隔热处理,对所有管沟进行了彻底整修。将室内供暖由原来的由上至下供暖,改成分层供暖,基本解决了三层热一层冷的问题。第三年,自筹资金购买了一台六吨锅炉,新建了锅炉房。

  经过三年的集中整治,官兵宿舍夏天不进风,冬天不跑热,室内温度超过二十度。过去大家睡觉要裹着被子捂着毛毯,还要盖上大衣,刮风天甚至要戴着棉毛睡觉。经过整治后,年轻官兵晚上只盖一条被子足矣,官兵幸福指数明显提升。

  临时来队住房紧张,保障条件差,严重影响了官兵留队的热情,家属不愿来部队,官兵就难安心。要让官兵家属愿意随军,来了能住得下生活好,就必须从改善住房条件入手,把申请新建与改造旧房相结合,双管齐下,同步展开。对旧公寓房,更换塑钢窗户,重新粉刷,改水改厨改厕,配齐基本生活设施。新建公寓房,采用全军营房设计金奖方案,全框架结构,全部精装修,基本达到拎包入住标准。集团军业务部门领导看后赞叹,这是集团军范围内最好的家属院和公寓住房。公寓房建好了,家属院热闹了,家属随军也多了,士官留队的积极性也极大提高,为团队保留了大量的骨干人才。

  团队生活保障条件不断改善,环境慢慢的变好,官兵的精神生活追求也在逐步的提升。营区在硬化亮化美化后,营区文化氛围营造必须跟上,让官兵在和谐的环境中熏陶,在竞争的条件下努力,使官兵把爱党爱国爱军内化于心,外化于形,在团队当好战斗员,离开团队当好宣传员。

  与我搭班子的三任政委,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家里手,带领政治处同志研究新情况,解决新矛盾,开发新动力,官兵精神面貌和精神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,练兵备战热情高涨,违规违纪问题却逐年下降。

  团队连年被评为“军事训练一级单位”,多次被上级表彰为“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”,被原总政治部表彰为“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”。后装部门也不甘落后,分别被原总后勤部表彰为“财务管理先进单位”,被原总装备部表彰为“装备建设先进单位”。团队被原表彰为“基层建设先进团”,荣立集体三等功,并分别给我们军政主官记三等功一次。

  在团长岗位上工作了五年,团队从官兵精神面貌到营区面貌,从战备训练设施到工作生活设施,都发生了很大变化,营区面积扩大一百多亩,训练场地扩大三百余亩。全面建设取得长足进步,也取得了不少荣誉。

  这五年,是我个人长足进步的五年。我个人被原四总部分别表彰为“爱军精武标兵”“全军优秀指挥员”,两次荣立三等功。其实,不是我自身能力有多强,水平有多高,而是与我搭档的三任党委书记、政委都特别优秀。他们总是在关键时刻支持我,在困惑时刻提醒我,在畏难时刻鼓励我。每当有重大决策定不下决心时,他们总是能细心分析,为我提供智力支撑。应该说,团队全面建设取得进步,就是党委书记把关定向能力强的标志。我真心感谢他们。

  这五年,要感谢官兵的辛勤付出和全力支持,没有他们的辛劳,就没有团队的变化。没有他们的支持,就没有团队的进步。特别是部门以上领导和各级主官,挨了不少批评,受了不少委屈,现在回想起来,心情还难以平静。还有那些士官,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,把团队建设起来,他们既是团队全面进步的见证者,更是全面建设的参与者,他们总是付出很多,索求却很少;牺牲奉献很多,得到的却很少。现在想想,还有很多歉意。

  干了五年团长,时刻感到能力不支撑,也确实让我心力交瘁,一条战备路修成功我却血压居高不下,过敏引起哮喘加重,长期处在亚健康状态。加之年龄到杠,我选择转业地方工作。集团军首长也考虑到我的现实表现和为团队做出的贡献,安排我到干休所工作,我愉快服地从了组织的决定。

  在此,感谢培养和关心过我的各级党委和首长,感谢帮助和关心过我的战友和同事,感谢支持和关心过我的官兵和亲朋!

  作者简介:屈孝明,男,汉族,1970年2月生,陕西旬阳县人。辍学回家务农,扶犁耕耙锄播,种木耳栽烤烟,放过牛代过课,回首十九年历历在目。入伍后,历任战士、班长、排长、教员、参谋、连长、作训股长、营长、参谋长、团长、干休所政委等职。三十年来,服役于平凉,就读于徐州,战斗于白银,落脚于西安。曾演训于黄河上中游,抢险于陇原大地,决战于白龙江上。曾被全军表彰为百名“爱军精武标兵”和全军“优秀指挥军官”,曾被陕西省评为陕西籍“十大强军人物”。